中國國家博物館近日迎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九天攬月:中國探月工程二十年”。這場展覽不僅標志著中國探月工程的輝煌歷程,更首次在全球范圍內同時展示了來自月球正面與背面的珍貴樣品。
在活動現場,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透露了未來月球探測的宏偉藍圖。他指出,嫦娥七號與嫦娥八號探測器即將踏上新的征程。其中,嫦娥七號計劃在2026年前后升空,其主要任務是深入探測月球南極的環境條件及潛在的水冰資源。緊隨其后,嫦娥八號預計在2028年前后發射,將致力于月面科學實驗與資源就地利用技術的驗證。
吳偉仁還介紹了中國在月球科研站建設方面的創新舉措。據悉,我國科研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研制一臺能夠在月球上“打磚”的機器。該機器利用太陽能產生的高溫,將月壤熔融,并通過先進的3D打印技術,將熔融的月壤“打印”成各種規格的“月壤磚”,為月球科研站的建造提供就地取材的解決方案。
在展覽期間,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一院長征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總指揮王玨也在央視節目中分享了關于中國載人登月計劃的最新進展。他透露,預計在2030年前后,長征十號運載火箭將承擔起將中國航天員送上月球的重任。這一壯舉的實現,將依托于長征五號工程積累的寶貴設計經驗,并預示著我國未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具備可重復使用回收的功能,進一步推動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