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的汽車行業中,“中階智駕”這一概念頻繁出現在公眾視野。這一趨勢的背后,是多家車企如比亞迪、東風嵐圖、奇瑞、長城和吉利等,紛紛計劃在10萬至20萬元價格區間的車型上標配智能駕駛技術。
在這一價格區間內,車型間的外觀、內飾和空間差異難以形成明顯競爭優勢,因此智能駕駛成為了關鍵賣點。例如,小鵬的MONA03在2024年12月實現了36695輛的月銷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出色的智能駕駛能力。
智能駕駛行業通常分為高階、中階和低階三類。低階智駕以前視一體機為主,而高階智駕則具備城市NOA(Navigation on Autopilot)功能。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是具備行車、泊車功能,以及高速NOA和新興的城市記憶領航(通勤NOA)功能的中階智駕。
近年來,隨著軟硬件開發的加速,中階智駕逐漸取代了同價位段車型中的低階方案,成為車企維持銷量和市場份額的關鍵。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的數據,今年1至9月,中國市場20萬元以下價位的新能源乘用車交付量占比達到64.49%,這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主力消費帶。
中階智駕市場的崛起,與汽車產業變革的進程密切相關。電動化已經歷兩輪行情,第一輪是純電動車型的降本和有效供給,第二輪則是插混車型的降本。特斯拉和比亞迪是這一進程的代表性企業。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產和Model 3的降價,開啟了國內電動化浪潮;而比亞迪則通過混動系統降本,首次實現了油電同價。
智能化階段可能重演這一邏輯:以技術降本和高頻需求覆蓋的中階智駕方案,將沖擊10萬至20萬元國內主力銷售車型市場。智駕軟硬件性能的指數級提升也是中階智駕被頻頻提及的微觀因素。
低階市場的前視一體機雖然技術成熟、成本低,但功能碎片化,智駕體驗不強,難以成為車型賣點。高階產品性能體驗優秀,配置率高,但成本高昂,主要在40萬元以上車型搭載。而中階智駕則兼顧了低成本和高性能,受到了行業內的廣泛認同。
在中階智駕方案上,車企最關注的要素是成熟度和成本。成熟度要求智駕供應商具備全棧自研至量產的能力,以及成熟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同時,供應商還需要通過聯合開發、技術共享等方式,幫助車企提升自研能力。
成本方面,中階智駕方案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圍內。按照智駕成本占總成本的3%計算,10萬至20萬元車型的智駕方案價格在4500元左右。因此,供應商需要具備足夠的技術能力,推出在此價格范圍內的中階量產方案。
作為地平線征程6系列的首批算法合作伙伴,易航智能是量產能力的代表者之一。易航智能創始人、董事長陳禹行表示,量產經驗分為量產能力和量產思維兩部分。量產能力指全棧自研至量產的技術和工程化能力;而量產思維則要求工程師在做開發時,考慮技術在量產后現實行車中是否能執行。
在J6E/M之前,易航智能已經在J5平臺上開發出城市NOA功能,有了成熟方案作為基礎,實現了J6E/M方案的快速成型?;贘6E,易航智能推出了“篤行”平臺標準版,整套成本不高于5000元,規模化量產后成本還將進一步下降。
陳禹行認為,車企和供應商之間存在認知差異,車企希望拿到的方案獨一無二,而供應商則希望所有車企都使用同一套方案。因此,深度、良性、注重服務的合作關系,才能和車企產生良性互動。易航智能在未來三年將爭取實現150%的增長,將J6E/M方案做到中階智駕市場Top 3。
陳禹行還透露,易航智能發布的“篤行”平臺全能版面向高階智駕市場,目的是實現所有城市場景的NOA功能。雖然高階市場技術要求更高,但利潤空間更大,有助于智駕方案商走出低價怪圈。
在智駕競爭日益激烈的當下,易航智能與車企的深度協同成為了行業的一個更優解。這種合作關系不僅有助于提升產品性能和質量,還能實現多方共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