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業界傳出了一則重磅消息:英特爾與臺積電正就一項合作運營事宜進行深入探討,目標直指英特爾位于美國的一家晶圓廠。此次攜手意在破解英特爾在先進制程技術領域的瓶頸問題,并吸引了一系列知名IC設計企業的目光,例如高通、英偉達及蘋果等,它們或將成為這一合作項目的潛在受益者。
根據合作藍圖,臺積電將持有這家合資企業20%的股份,而英特爾則期望借此合作強化自身在全球芯片代工市場的地位。然而,這一構想卻在業界激起了廣泛討論,不少華爾街的分析師對其實際操作的可行性表達了疑慮。
部分專家指出,英特爾與臺積電在芯片制造流程上的巨大差異構成了合作的潛在障礙。兩家公司的技術體系難以兼容,這無疑為合作的順利推進增添了不小的難度。一家國際知名投行甚至建議英特爾考慮退出芯片代工領域,重新聚焦于其核心CPU業務。他們認為,英特爾的代工業務長期未能對臺積電構成有效威脅,未來成功的希望渺茫,還可能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造成不利影響。
與此同時,另一家權威金融機構也對這一合作持悲觀態度,認為將英特爾的代工業務拆分將是一個漫長且復雜的過程。鑒于英特爾在PC和服務器處理器市場上高達70%的份額,任何拆分計劃都需獲得全球監管機構的批準,這無疑增加了實施難度。
英特爾先前獲得的芯片相關補貼也成為了拆分計劃的一大絆腳石。如果英特爾在合資企業中的股權比例降至50%以下,可能會觸發控制權變更條款,導致補貼被收回。這一因素進一步加劇了計劃實施的不確定性。
盡管面臨重重挑戰,英特爾與臺積電的合作依然備受矚目。這一合作能否成功,不僅關系到兩家公司的未來發展,也將對整個芯片行業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