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正籌備一場針對中國制造的傳統芯片,也就是成熟制程芯片的聽證會。這一舉動預示著,從中國大陸進口的傳統芯片或將面臨更高的關稅壁壘。
一位德國芯片制造企業的銷售負責人對此表達了憂慮。他提到,在中國廠商的競爭壓力下,同類晶圓的價格在過去兩年內大幅下降。例如,Wolfspeed的主流150毫米晶圓價格,已從1500美元銳減至500美元。他用“一場殘酷的淘汰競賽”來比喻當前的市場競爭環境。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大陸半導體廠商的產能同比增長了12%,達到每月760萬片晶圓。預計2024年,中國大陸將有18個新的芯片制造項目投產,產能將同比增加13%,達到每月860萬片晶圓。
面對美國等國對先進設備出口的管制,中國大陸半導體企業加大了對成熟制程的投入,尤其是28納米及更成熟制程。預計至2027年,中國大陸成熟制程的產能占比將達到39%。
這一戰略調整,不僅反映了中國半導體企業在面對外部壓力時的應變能力,也預示著全球半導體市場格局的深刻變化。
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加劇,中國半導體企業如何在挑戰中尋找機遇,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