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技界傳來了一則引人深思的預測。微軟的首席技術官凱文·斯科特在一項國外報道中大膽預言,至2030年,編程代碼的生產將有95%依賴于人工智能的力量。
然而,斯科特迅速對這一說法進行了補充說明,強調這并不意味著軟件工程領域人類角色的終結。他解釋說:“人工智能并非在從事軟件工程,真正的創(chuàng)作者依舊是人類。它更像是為我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抽象層級,讓我們從編寫代碼的專家轉變?yōu)橹笇斯ぶ悄艿奶崾敬髱煛!?/p>
斯科特進一步闡明,他并不認為人工智能會取代開發(fā)人員的位置,但它確實有能力從根本上重塑開發(fā)人員的工作流程。未來的工程師們預計將更加頻繁地利用人工智能工具,通過提供提示和指令來生成代碼,而不是親自逐行編寫。
在這個全新的工作模式下,開發(fā)人員的工作重心將轉向指導人工智能系統(tǒng),而非傳統(tǒng)的手動編程。工程師們將通過給出提示來表達需求,讓人工智能處理那些繁瑣且重復的代碼編寫工作,從而得以將更多精力投入到設計和解決復雜問題這類更高層次的任務上。
事實上,IBM的首席執(zhí)行官也曾公開表達過類似的觀點。他認為,人工智能將大幅提升生產力,而非直接取代程序員。他估計,人工智能大約能處理20%到30%的編碼工作,但同時也指出了人工智能在應對更復雜挑戰(zhàn)時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