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本市場近期遭受重創,根源在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的一項新行政令。4月2日,特朗普宣布將對多個國家實施“對等關稅”,此舉立即引發市場動蕩,不僅美股三大指數急劇下滑,亞洲股市、原油期貨、加密貨幣及貴金屬市場也相繼受到波及。
然而,與資本市場的劇烈反應不同,外貿行業的從業者顯得相對平靜,甚至有些麻木。自特朗普再次執政以來,外貿企業和跨境商家已多次面臨關稅威脅,心理準備較為充分。即便如此,當關稅政策真正落地時,仍有許多人感到措手不及。
根據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幾乎所有出口至美國的中國商品都將被加征34%的額外關稅。若疊加原有稅率,部分商品如紡織和機械的總稅率可能高達54%,甚至可能攀升至65%-70%。這一消息對于眾多跨境賣家而言,無疑是沉重的打擊。
Jason是一位經營眼鏡DTC品牌的賣家,他的品牌自2024年初上線并迅速進入美國市場,憑借高性價比和快速上新,一度獲得20%的復購率。然而,隨著中美貿易環境惡化,Jason不得不將業務重心轉向其他發達國家。他表示,幾乎所有從事跨境貨物貿易的企業都受到了影響,目前他只能抱著“能做一天是一天”的心態,隨時準備徹底退出美國市場。
相比之下,一些經驗豐富的大賣家則顯得更為從容。義烏的素簡公司自“特朗普1.0”時代以來,已經歷了多次貿易摩擦,他們早已將主要出口市場拓展至全球多個國家,因此此次關稅調整對公司整體業務的影響相對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美國加征關稅的對象不僅限于中國商品,而是涵蓋了全球100多個貿易伙伴。許多企業為規避美國關稅風險,早已將供應鏈轉移至東南亞國家。然而,此次關稅政策的變化使得這些企業也未能幸免。越南曾是中美貿易戰的最大受益者,但此次也被加征了高達46%的關稅,成為受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與越南等國家的困境不同,墨西哥可能成為此次關稅政策中的受益者。根據特朗普簽署的行政令,從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的商品仍適用原有的關稅政策,這意味著一些關鍵商品如汽車、農產品、紡織品和藥品等,在出口至美國時將繼續享受免關稅待遇。
面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企業反應各異。一些企業選擇暫停對美國市場的業務,等待局勢明朗;一些企業則提前布局新興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還有一些企業則因無法找到替代市場而不得不面對關稅挑戰。他們一方面通過壓縮生產成本來應對關稅壓力,另一方面則提高產品售價,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中國方面迅速對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作出反應,宣布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并采取了一系列反制措施。包括將多家美國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和不可靠實體清單,對原產于美國和印度的進口相關醫用CT球管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以及暫停部分美國企業的農產品和禽肉產品輸華資質。
對于外貿行業的從業者而言,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無疑是一場考驗。他們必須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尋找應對策略。無論是選擇放棄還是咬牙堅持,他們都在盡力應對這場由特朗普引發的貿易風暴。
然而,對于許多企業來說,放棄美國市場并非易事。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商市場之一,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許多品牌將美國市場視為實現全球化的關鍵一步。因此,盡管面臨關稅壓力,他們仍選擇堅守美國市場,尋找降低成本和提高售價的平衡點。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僅影響了中美之間的貿易關系,也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各國企業都在密切關注局勢發展,尋找應對之策。在這場由特朗普引發的貿易風暴中,誰能成為最終的贏家,目前仍難以預測。
對于外貿行業的從業者而言,他們只能靜觀其變,盡力應對。他們深知,在這場貿易風暴中,唯有保持冷靜和靈活應變,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